潛江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蝦稻共作標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簡介
?
為貫徹落實全市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決戰蝦稻產業800億”戰略部署,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,本項目在漁洋鎮、熊口鎮、龍灣鎮新建2萬畝、升級2萬畝“蝦稻共作”標準化生產基地。其中漁洋鎮新建1萬畝、熊口鎮新建0.5萬畝、龍灣鎮新建0.5萬畝蝦稻共作標準化生產基地,重點對零碎地塊、地面高低不平、地類交叉的土地進行整治,開挖蝦溝,設置防逃網,完善進排水設施,并配套水質在線監測、耕地質量監測系統、農田環境監測、配備氣象觀測設備、太陽能滅蟲燈等設備設施,架設電力設施等。
蝦稻共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額度6000萬,中央投資1600萬,市級投資400萬,社會資本4000萬。項目實施后,一是解決了土地“碎片化”問題,“化零為整”建成30-40畝/單元的標準化蝦稻田615個,顯著改善了基地生產條件,提高了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,實現了蝦稻基地旱澇保收、穩產高效;二是生產優質蝦稻生態大米、綠色小龍蝦、優質蝦苗等農產品,增強品牌效應,提高產品競爭力;三是輻射帶動周邊鎮處農戶發展蝦稻產業3.1萬畝,增收致富。
“蝦稻共作”種養模式推行水稻病蟲物理防控全覆蓋、秸稈全還田加上水草種植,可為小龍蝦提供充足食源,龍蝦排泄物和殘餌增加了稻田土壤肥力,實現農藥、化肥雙減雙降,促進土壤改良,提高農產品品質。蝦稻共生可循環生態鏈的種養模式,極具推廣價值。2018年省內外35批考察團到基地觀摩學習。該模式畝產優質水稻450-600公斤/畝,按每公斤均價4元計算,水稻種植收益1800-2400元/畝;小龍蝦養殖150-250公斤/畝,按照均價24元/公斤測算,小龍蝦的養殖收益3600-6000元/畝;扣除種稻養蝦成本,綜合經濟效益4000-5000元/畝,比常規油(麥)稻模式效益提高4-5倍。
- 上一篇:沒有了!
- 下一篇:潛江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潛江蝦—稻大數…